北半球极端高温引担忧,德媒:今年可能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
(相关资料图)
今年6月以来,北半球多国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民众生活生产遇“烤”验。据中央气象台消息,6月以来,我国京津冀地区高温天气发展迅猛,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最高气温在38℃至41℃。目前来看,6月27日至30日,京津冀地区还将有一次高温天气过程,局地气温还有可能破极值。北美和欧洲多国也正在经历高温的炙烤,“加拿大着火了”“西班牙:水即将耗尽”“得州热浪看不到尽头”纷纷霸占当地新闻头条。有媒体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今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专家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叠加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次更多、范围更广、强度更大。
2023年6月24日,北京,端午40度高温天气,游客在烈日炙烤中撑伞游览故宫。图源:视觉中国
京津冀将迎新一轮热浪
北京市气象局25日发布消息称,截至当天17时,本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已低于35℃,解除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北京高温天气接连破纪录”,新加坡《联合早报》24日报道称,继23日出现北京观象台观测史上首次连续两天超40℃后,代表“北京温度”的南郊观象台24日气温再次突破40℃,出现历史上首次40℃的“三连击”。北京市气象台23日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上一次北京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是2014年5月29日,距今已经9年。24日21时,北京市气象台降级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中国北方出现创纪录高温”,据英国《卫报》报道,此次北方高温自6月20日发展以来,气温迅速攀高,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已有21个国家级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中央气象台25日将高温橙色预警降级至黄色。25日白天,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东北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以及新疆吐鲁番和南疆盆地等地有35℃-36℃高温天气,其中,北京、河北中部、内蒙古东南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内蒙古东南部局地可达40℃。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两天,京津冀地区的高温天气将略有减弱,但从27日开始,新一轮高温又将上线,提升京津冀地区“炎值”,预计北京、天津、河北南部还会出现40℃以上的超高温天气,局地气温还有可能破极值。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祝从文科研团队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导致华北地区持续性高温热浪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副热带西风带中稳定且深厚的高压脊(反气旋)异常的直接影响。同时,受异常下沉运动影响,北方地区晴空少云,增加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令地表气温进一步升高。二是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区的海温持续性偏暖的影响。伴随海温异常增暖,北太平洋上空的高压异常加强并在6月向大陆西伸,控制京津冀地区,导致持续性高温热浪和创历史纪录的高温现象。未来半个月内,随着季风主雨带继续向北推进,江淮梅雨将结束,同时华北地区将入汛,极端高温天气也将有所缓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北方汛期降水大都发生在傍晚前后,因此7、8月仍可能出现雨涝和高温异常并存的天气特征。
美国得州多地46℃
今夏以来,北半球多地遭遇极端高温。美国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等地气温持续刷新纪录,数千万人处于极端高温预警之下。“得克萨斯州的热浪看不到尽头”,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25日报道称,得州多地气温在过去的一周达到46℃,高温导致大量居民供电中断。美国国家气象局天气预报中心最新消息称,席卷美国南部平原和密西西比河下游河谷的“危险高温”可能至少持续至7月初。气象学家表示,此次美国多地极端高温天气主要是由“热穹顶”现象引起。大量热空气在这片地区上空被高气压向下推,空气在下沉过程中变得更热,产生高温天气,高压气流像锅盖一样笼罩在热浪区域上方。
“炎热的夏天才刚刚开始!”德国天气网25日称,今年6月天气已经很热,到了7月下半月,炎热的天气会更加无情地袭来,预计德国最高温度或将达到40℃。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称,才刚6月底,但这几周的新闻头条读起来却像是盛夏已到来:“巴拿马运河因干旱大量缺水”“加拿大着火了”“西班牙:水即将耗尽”。炎热和干旱正在消耗河流、土壤和人类——在德国也是如此。“夏季、阳光、高温警报”,德国《南德意志报》25日称,设立抗旱专员职位、为居民提供防晒霜、进行街头洒水——欧洲各国正想方设法消暑。荷兰:连续4天最高气温超过27℃,将启动国家高温计划,免费发放防晒霜等;西班牙:对高危人群发起健康宣传活动,学校的课程缩短;波兰:卫生部建议关掉不必要的电器,并吃黄瓜解暑等。
厄尔尼诺的“正贡献”
“2023年可能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德国《明镜》周刊称,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平均气温的影响越来越大,最多可导致气温升高0.4℃。因此,2023年可能比异常的2016年更加炎热,而2016年由于气候变化和非常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打破所有纪录。2023年和2024年到底会有多炎热,是否会首次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1.5℃升温目标,目前还取决于今年秋冬季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温和还是强烈。
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6月预测,未来3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祝从文团队表示,目前,厄尔尼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初步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发展对当前我国北方持续高温有正贡献。同时,我们注意到目前热带外大西洋东北部海温明显偏暖,该区域海温异常能够激发出欧亚大陆上空的大气纬向遥相关型,在欧洲北部和我国北方上空形成高压脊异常,对应两个地区的初夏高温热浪。此外,今年6月中旬以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异常偏强,有利于我国北方地区高压脊异常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温天气的维持。同时,全球变暖和城市化也进一步推高北方城市区域的地面气温。
来源: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冯亚仁、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
标签: